都说李世民的玄甲军厉害,其实汉武帝才是玄

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 https://m-mip.39.net/baidianfeng/mip_4580663.html

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,皆皂衣玄甲,分为左右队,使秦叔宝、程知节、尉迟敬德、翟长孙分将之。每战,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,乘机进击,所向无不摧破,敌人畏之。

一、

年秋,李渊在平定刘武周后,命令李世民统帅各路大军,进讨王世充。李世民势如破竹,占领慈涧后,很快完成了对洛阳的合围。

年2月,唐军刚刚转移营地到洛阳城西北的青城宫,营寨未立之时,不愿坐以待毙的王世充,主动出击,率领2万精兵前来突袭,形势对唐军极为不利。

就在这时,李世民亲率一支黑衣黑甲的重型骑兵前来营救。这余人的玄甲军如虎入狼群,一阵冲锋之下,将王世充的部队打得七零八落。

此役,唐军擒获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,击杀和俘虏余人,王世充灰溜溜逃回洛阳城。

李世民玄甲军的战绩远不止如此,虎牢关之战,名玄甲兵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。

李世民的玄甲军,从将领到士兵,都是精心挑选的精锐力量。他们身穿黑色衣服、佩戴黑色盔甲,装备精良。

玄甲军共有4名领队,他们分别是秦叔宝、程知节(程咬金)、尉迟敬德、翟长孙。

玄甲军每次出击,作为带头大哥的李世民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。在李世民的激励下,玄甲军像一片乌压向敌人,气势逼人,因此“所向无不摧破,敌人畏之”。

李世民的玄甲兵虽然作战勇猛,战功赫赫,但是玄甲军并不是李世民首创,真正的开山鼻祖是汉武帝刘彻。

二、

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记载:“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,元狩六年而卒。天子悼之,发属国玄甲军,陈自长安至茂陵,为冢象祁连山。”

这是史书上关于玄甲军的最早记录。玄,黑色;甲,铁质盔甲。玄甲军其实就是古代的特种部队,披坚执锐,机动灵活,既可以冲锋陷阵,又可以长途奔袭。

汉武帝玄甲军的起源,要从汉景帝的“智囊”——晁错说起。

汉初,晃错在《言兵事疏》中向汉文帝提出了应对匈奴的“万全之术”:

“帝王之道,出于万全。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,其众数千,饮食长技与匈奴同,可赐之坚甲絮衣、劲弓利矢,益以边郡之良骑,令明将能知其习俗、和辑其心者,以陛下之明约将之,即有险阻,以此当之。平地通道,则以车骑、材官制之。两军相为表里,各用其长技,衡加之以众,此万全之术也。”

汉初的陇西、天水、安定、北地、上郡、西河六郡,有不少的胡人、义渠等部落前来归顺。这些归顺的少数民族已大体上融入当地生活,但其勇猛尚武的习俗未改。

因此,晁错建议赐给他们坚硬的盔甲和保暖的棉衣,并给他们装备劲弓利矢,以此来充实汉军的骑兵部队,镇守边关。

晁错的这一建议很有远见。汉军的优势在步兵,步兵善于防守,长途进攻乏力;匈奴的优势在于骑兵,来去如风,机动灵活。将归降的胡人武装起来,作为对付匈奴骑兵的拳头部队,绝对是一招好棋。

属国是汉朝安置归顺的匈奴、羌、胡等少数民族的机构,由属国都尉“因其故俗”来管理。

文帝时期属国兵的数量还不是很多,史书上也没有设立属国都尉的记载。晁错的这一军事思想,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发扬光大。

三、

汉武帝元狩二年(前年),匈奴浑邪王干掉休屠王,率领四万余人的部落前来归降,汉武帝在河南设置五属国安置他们。

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归顺的少数部落的兵力作战,汉武帝设置长水校尉,专门负责掌管由长水胡人组成而驻扎在宣曲(陕西省西安市西)的骑兵;设置胡骑校尉,专门管理由匈奴人组成而驻扎在池阳(今陕西省泾阳西)的骑兵。

汉武帝时期投降的匈奴人约有四万,再加上归顺的羌胡部落,除去留在都城的贵族和精选出来的骑兵,保守估计约有5万人分布在属国。如按照1:5的比例组建骑兵,则属国骑兵规模在1万人左右。

恩格斯指出:“没有任何东西比军队的编成、编制、装备、战略和战术更加依赖于经济条件了。装备是基础,而它又直接取决于生产的阶段。”

既然汉武帝的玄甲军主要由胡骑构成,这些骑兵的装备是怎样的呢?

用晁错的话来讲,“兵不完利,与空手同;甲不坚密,与袒褆同;弩不可以及远,与短兵同;射不能中,与亡矢同;中不能入,与亡族同”。

简言之,要想骑兵部队有足够的战斗力,必须给他们配备最好的武器:坚甲利刃、强弓劲弩是骑兵部队的标配。

玄甲军作为汉武帝的特种部队,首先要在外形上够酷,独具一格,所以他们都身着黑衣,充满肃杀之气。

冲锋陷阵是玄甲军存在的主要目的,为了减少伤亡,所以必须给他们披上坚硬的盔甲。即使不能刀枪不入,至少能大幅降低致命伤。

玄甲军的盔甲主要是铁制的。汉武帝时期,实行盐铁官营制度,大大增加了铁兵器的产量,为骑兵部队铁制兵器的装备提供了充足保障。

整领的铁甲,在临淄齐王墓陪葬坑、广州南越王墓、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、西安汉城武库等地均曾有所出土。

这些甲片均为块炼铁锻打而成,经过退火、脱碳处理,有很好的延展性。汉代的铁甲按甲片形状可分为两种类型。

一类盔甲的甲片呈长方形,编缀起来如同竹木简札,故称札甲。另一类型盔甲的甲片呈树叶形,编缀起来如同鱼鳞,故称鱼鳞甲,该甲细密坚固,开合自如,防卫能力较强。

除了给玄甲军配备坚硬的盔甲之外,强弩、劲弓也是不能少的。弩是汉代最主要的远射兵器,弩不仅比弓箭射得远,而且克服了拉弓时体力受到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点,能满足瞄准和射击的需要,命中率大为提高。

有了全副装甲、强弓劲弩,以及胡骑娴熟的马上功夫、悍不畏死的剽悍作风,玄甲军就如同战场上的杀神一般。

四、

前面说了这么多,那么汉武帝的玄甲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呢?

要说玄甲军的战斗力和战绩,不得不提一个人,他就是被诸多网友称为“战争史上最大的BUG”——霍去病。

很多人觉得二十来岁的霍去病,在大漠草原几进几出,不仅没有迷路,而且把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,消灭匈奴十几万的有生力量,妥妥的战神。

霍去病之所以如此厉害,除了天生勇猛、武艺超群之外,主要在于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无人能及。

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记载:“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,去病所将常选,然亦敢深入,常与壮骑先其大军,军亦有天幸,未尝困绝也。”

班固为我们回答了霍去病之所能的主要原因:霍去病率领的骑兵是汉武帝最精锐的特种部队,无论是人马,还是武器装备,都是最好的。

最关键的是,霍去病作为统帅,他的部下都是精挑细选的将领,而且是长期跟随他出生入死的,非常靠得住。

我们来看看霍去病常选的将领有哪些:赵破奴、高不识、赵安稽、复陆支、伊即靬(qián)。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,那就是归顺的匈奴人。由此可见,霍去病对匈奴作战,所率领的主力是胡骑。

这五位将领因为作战有功,赵破奴被封为票侯,高不识被封为宜冠侯,赵安稽被封为昌武侯,复陆支被封为杜侯,伊即靬被封为众利侯。

看到这里,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为啥霍去病深入大漠、追亡逐北,从来不迷路的真正原因了吧。

在笔者看来,霍去病并不是网友所称的“战争史上最大的bug”,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战斗力剽悍的玄甲军作为支撑的。

霍去病去世,汉武帝非常伤心,调派属国的玄甲军,从长安城一直列队到茂陵,阵仗之隆重一时无两。

汉武帝什么要派玄甲军为霍去病发丧呢?因为霍去病曾经带领他们立下赫赫战功,是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奇兵。

关于玄甲军的战斗力的具体描述,《汉书·匈奴传》有明确地记载:

“贰师将军将出塞,匈奴使右大都尉与卫律将五千骑要击汉军于夫羊句山狭。贰师遣属国胡骑二千与战,虏兵坏散,死伤者数百人。汉军乘胜追北,至范夫人城,匈奴奔走,莫敢距敌。”

前90年,李广利派遣人的玄甲军迎击占据有利地形的匈奴兵,竟然将匈奴人的骑兵部队冲散,杀伤数百人,带领汉军最终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。由此可见,西汉玄甲军的战斗力是相当之强悍。

军事庸才李广利由于错误指挥,导致汉军伤亡惨重,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,最终投降匈奴。

可惜的是,汉武帝精心打造的玄甲军,也就是几千人的属国胡骑,最终没入了匈奴大军。

参考资料:《汉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两汉军队中的“胡骑”》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anquanzx.com/wqxtc/133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