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推万千读者公认的好书少年读中国简史

今日推荐:《少年读中国简史(上下册)》作者:郭春峰。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~

-----精选段落-----

隋唐五代

李渊只是说气话,他怎舍得逮捕李世民?他解释说:“我怎么忍心告发你,但你要谨慎,以后不准再说出这样的话。”

李世民说服李渊失败。接下来,他该怎么做呢?

第二日,李世民又跑来面见父亲,说:“皇上命您讨平盗贼,但现在盗贼遍地。您该如何向圣上交代?圣上生性多疑,这样下去,您的处境岂不是很危险?唯有起兵才是万全之策,请父亲不要再迟疑。”

这次,李渊并未发怒,只是沉默了片刻,长叹一声,缓缓说:“我想了一夜,觉得你说的话也有道理。那么我们便起兵吧,究竟是家破人亡,还是化家为国,就看你了。”

李渊就这样被儿子说服了。

于是,李渊将刘文静从狱中放出,又将长子李建成、四子李元吉唤来,准备起兵反隋。在刘文静的建议下,李渊铲除负责监视他的两位太原副留守,又以重礼向突厥借兵。随即李渊自称大将军,任命李建成、李世民为左右领军大都督,刘文静为大司马,率兵三万直逼长安。

西攻长安,初始并不顺利。

在霍邑,隋将宋老生将他们拦阻。那时,连续数日滂沱大雨,粮食供给遭遇阻碍。宋老生利用这一时机,传出风声,说突厥要攻打晋阳。得知这一消息,李渊有些畏惧。若无法攻下霍邑,则难以继续前行,而晋阳失守,后退之路则被堵截,届时将左右为难。

李渊生出撤兵之念。

到了这一关口,又怎能撤退?李世民、李建成合力劝阻,终于使得李渊回心转意,决意和宋老生一较高低。为了破阵,李渊父子合力用计:先由李渊率兵攻打霍邑,宋老生轻敌应战;李世民则出其不意,率兵自背后偷袭,乘机杀死宋老生。

就这样,李渊父子攻下霍邑,铺平西去长安的路途。

日渐壮大的李渊很快攻入长安。随后,李渊以关中为据点,又陆续击败王世充、窦建德等起义军。公元年,隋炀帝在江都被杀,李渊立即称帝,定都长安,建立唐王朝。

36谁能继承王位:玄武门之变

满地烽烟刚刚散开,唐王朝皇室内部又掀起惊涛骇浪。

这惊涛骇浪便是玄武门之变。

唐高祖李渊称帝后,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,封李世民为秦王,李元吉为齐王。太子李建成深知李世民功劳显赫,又有贤能辅佐,如房玄龄、杜如晦这样的谋士,尉迟恭、秦叔宝、程咬金这样的猛将。他惧怕李世民夺取本该由他继承的王位,于是联合李元吉,决意除去李世民。

兄弟相残的一幕就这样拉开了。

为达到目的,李建成不惜花重金讨好李渊的宠妃,只为让她们在父亲面前多多美言。李世民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当李世民攻取东都洛阳后,李渊的宠妃私下向李世民索要隋朝的珍宝玉石,李世民则毫不犹豫地回绝。

相对于李建成的慷慨,这些宠妃自然记恨“小气”的李世民,在高祖面前进谗言不断。

除此之外,太子和齐王一直在寻觅机会杀死李世民。有一次,李建成、李世民、李元吉随李渊外出打猎。李建成故意将一匹烈马让给李世民,李世民刚跃上马背便被掀翻在地。幸好没被马蹄踩中,他才平安无事。还有一次,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东宫赴宴,竟事先在酒中下毒。李世民饮酒之后,腹中疼痛难忍。回到秦王府,吐血不止,若非太医及时赶至,险些丧命。

对于李建成的绝情,房玄龄、杜如晦力劝李世民予以还击,铲除太子和齐王。房玄龄多谋略,杜如晦善决断,史上有“房谋杜断”的美誉,他们深得李世民信任。但对于此事,李世民始终犹豫不决。

毕竟他们是兄弟,难道必须踏着兄弟的鲜血登上皇位吗?

李世民可以退让,但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会退让,见毒酒未能奏效,他们便又生出一计。他们深感李世民能够取得绝世功业,秦王府中猛将云集是重要因由。于是,他们决定剪除李世民的羽翼,试图用金银一一收买他们。李建成遣人给尉迟恭送去一车金银珠宝,同时写信,表示想和他结交。尉迟恭对李世民称得上忠心耿耿,他不仅未收礼物,还严肃地对送信者说:“秦王待我恩重如山,我不会背叛他。无功不受禄,太子送来的礼物,还是请你们取回吧!”

李建成见收买不成,决意刺杀尉迟恭。但尉迟恭威名远扬、勇猛非凡,派去的刺客连他的卧房都不敢进入便被吓回。

公元年,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为除去秦王而愁眉不展时,突厥进犯中原。李建成认为这是天赐良机。他让李元吉担任主帅,又请求高祖将尉迟恭、秦叔宝、程咬金三位大将交由他统一指挥,这样一来便会极大地削弱秦王府的力量。

同时,李建成决定,当李世民为他们出征饯行时,埋伏士卒乘机杀死李世民。

境况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,李世民该如何应对呢?

他召集长孙无忌、尉迟恭商量对策。他俩一致认为是时候反击了。此时,李世民仍有些不忍,叹息着说:“兄弟相残,是古今大恶之事,我知道大祸迫在眉睫,但难道不能等他们出手之后我再动手吗?”

尉迟恭是武将,见秦王心慈,便激愤地说:“爱生怕死,是人之常情,如今我们不惧死亡,追随于你,乃是希冀成就一番功业。现在,祸事即将发生,您仍态度安闲,不为此事担忧。即便您将自己看得很轻,又怎对得起宗庙社稷?您若犹豫不决,不肯下手,那么我将立即远走高飞,藏身荒野,不敢再留在你左右,以免无辜被杀。”

长孙无忌亦说:“假如您不听从尉迟恭的建议,我也将随他离去,不再侍奉您了。”

这番话使得秦王最终下定决心。

李世民连夜上书,向高祖禀告,说太子和齐王想加害于他。高祖震惊,决定次日早朝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唤到朝堂,讯问此事。然而就在第二日清晨,李世民遣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率领士卒埋伏在入朝的必经之地玄武门,准备突袭李建成和李元吉。

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般,骑着马缓缓地经过玄武门前去朝见高祖。

他们骑马赶到临湖殿时,突然觉察到情况有异,正欲返回,这时秦王骑马赶来,并高喊:“殿下,勿走!”齐王见是身背弓箭的秦王,立即取箭急射,但情急之下,一连三箭都未射中李世民。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动作敏捷,拉弓射箭,那一箭直奔李建成而去。李建成中箭,坠地身亡。

同时,猛将尉迟恭开弓射死齐王李元吉。

随后,李世民命尉迟恭进宫,向高祖禀明情况。唐高祖见尉迟恭急匆匆赶来,一问原因,才知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。面对兄弟相残,高祖不知所措。宰相萧瑀进言说:“太子和齐王平日只知妒忌秦王,并未立下功劳,现在正可以立秦王为太子。”高祖虽伤心欲绝,但知道大局已定,只能黯然同意。

不久,高祖便将皇位传给李世民。

就这样,李世民踏着兄弟的鲜血登上皇位。当然,李世民并未辜负这皇位,在他手中,唐王朝出现了数十年的太平盛世,开创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。

37盛唐的根基:君臣贤明、轻徭薄赋、府兵制、科举制

公元年,李世民去世。

此后的唐王朝,虽然风波不断,有武则天称帝,有韦后之乱,但这些权力斗争仅限于朝堂,并未波及黎民百姓。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,虚心纳谏,锐意求进,任用姚崇、宋璟、张说、韩休、张九龄等名相,使得唐王朝政局稳定、国力强盛。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。这是唐朝唯一可以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相媲美的一段时日。

自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,这一时期被称为盛唐。

盛唐,便是我们常说的大唐盛世。那么,大唐盛世是怎样的气象?

通过前面的故事,我们看到了帝王的冷酷。然而,不得不说,这仅仅是大唐盛世的一角。在这一角之外,涂抹着更为灿亮的色泽。这灿亮的色泽中有赫赫战功,有丰盛富足,有宏大辽阔,有海纳百川,有自信开放……

这赫赫战功,是名将李靖率铁骑三千,突袭东突厥,即便颉利可汗遁入阴山,仍被唐军擒捉;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,平定九姓铁勒;是唐王朝在开疆拓土,镇抚异族中一一设立的安西、安北、安东、安南、单于、北庭六大都护府。

这丰盛富足,是杜佑在《通典》中描述的一斗米不过四五钱,马牛遍布田野,门户可以数月不闭;是杜甫在《忆昔》中追忆的即便小邑犹有万户人家,稻米若流脂,粟米雪白;是公仓和私仓俱丰实。

这宏大辽阔,是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的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,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的辽阔疆域;是李好文在《长安志图》中摹绘的宫城、皇城、禁苑、大明宫;是长安城中的一百零八坊。

这海纳百川,是唐太宗李世民豪迈的言辞:以天下为家;是自西域、大食、波斯、天竺而来的络绎不绝的客商;是自日本渡海而来的遣唐使;是王维在诗中赞叹的万国使臣俯身拜君王的画面;是李白在《少年行》中踏着落花,笑着迈入胡姬酒肆,谋求一醉的场景。

这自信开放,是文成公主带去吐蕃的谷物、蚕种、茶叶、锦缎、书籍;是玄奘跋山涉水,远渡大漠,自印度带回的经书;是鉴真不辞辛苦,六次东渡,传播至日本的佛学。

那么,支撑这片繁盛的基础是什么呢?

君臣贤明?

的确,唐太宗李世民是明君,朝堂之上又有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征这样的贤臣。他们君臣颇为相得。有一则关于魏征直谏的故事,流传甚广。据说,魏征辅佐唐太宗治理天下,曾进谏二百余次。有一次,在朝堂之上,魏征极力劝谏,惹得唐太宗很不开心。待退朝,唐太宗怒气冲冲地说:“应当杀死这个乡下佬。”侍奉他的长孙皇后立即问是谁。唐太宗说:“自然是那个魏征,他总在朝堂之上侮辱我。”

长孙皇后听后,立即离开,不一会儿又盛装返回。唐太宗有些不解,惊讶地看着她。长孙皇后跪下说:“我听闻君主英明,臣便正直,如今魏征正直,难道不是因为陛下英明吗?因此,我换上盛装以示庆贺。”

唐太宗听毕,怒气全消,露出笑容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anquanzx.com/ftrq/13827.html